这指明1~11节乃是前段(四12~19)论到在高尚的善行上为基督受苦的结语;本段的劝勉延伸到召会中的长老(1~4),年幼的肢体(5),以及一般的众人(6~11)。
彼得是起初十二使徒的头一位(太十1~4,徒一13),同时也是耶路撒冷召会的长老,和使徒约翰一样(约贰1,约参1,徒十五6,二一17~18)。这里彼得不是以使徒的身分,乃是以长老的身分,劝勉其他召会的长老,为要在他们的水平上,亲密的对他们说话。
彼得和早期的使徒都是基督的见证人(徒一8),他们不仅是亲眼看见的见证人,见证他们所见过基督的苦难(徒五32,十39),也是殉道者,借着为祂殉道,表白他们的见证(徒二二20,林后一8~9,四10~11,十一23,林前十五31)。这是有分于基督的苦难(四13),有分于祂苦难的交通(腓三10)。
彼得先是见证人、殉道者、有分于基督苦难的人,然后才是同享祂荣耀的人(罗八17)。基督自己已经行完了同样的路(一11,路二四26)。
长老是召会的监督(见提前三2注1),在属灵的事上在信徒中间领头(来十三17)。彼得首先恳求他们,盼望他们领头卓越的为基督受苦。
牧养神的群羊,需要为基督的身体受苦,如基督所行的一样(西一24)。这会得着不能衰残的荣耀冠冕为赏赐(4)。
直译,小群。即神的召会(徒二十28),与世人相比,为数较少(路十二32)。这小群的召会是作生命供应的小菜蔬,不是给飞鸟栖宿的大树(太十三31~32与注),不是像基督教国那样庞大的宗教。
即按着神的性情、心意、作法和荣耀,不按着人的偏好、兴趣和目的。
指殷勤留意,要晓得情况如何。
指操权辖管被治理的人(太二十25)。在信徒中间,除了基督以外,不该有别的主;众人都该是仆人,甚至是奴仆(太二十26~27,二三10~11)。召会中的长老只能带领(不能作主),所有的信徒都该敬重并跟随这带领(帖前五12,提前五17)。
所委托你们的产业,原文指一分土地,或资产,因此是所分配的土地、委托的资产;这里是指下句的群羊。召会乃是神的产业,分配给长老作他们受托的资产,蒙神委托他们照管。
即领头事奉并照管召会,使信徒可以跟随。
见2注2。
在使徒时代,冠冕乃是颁给在运动竞技中的胜利者(林前九25,提后四8);那些是会朽坏的冠冕,其荣耀会衰残。主赐给忠信长老的冠冕,乃是对他们忠心事奉的赏赐。这冠冕的荣耀永不衰残,在神和基督的国(彼后一11)显现时,要成为得胜者所享受的一分荣耀。
虽然原文与1节的长老同字,但这里原则上该是指所有年长的人。
或,卑微。与弗四2者同。
原文源自奴仆的围裙一辞,指服事时用以束紧宽松之外衣者,这里用作比喻,表征在服事时穿上谦卑为美德。这比喻显然是出于彼得的印象,就是主如何以手巾束腰,降卑自己洗门徒的脚,特别是洗彼得的脚(约十三4~7)。彼得在一13已经引进了束腰的思想。
为很强的字眼,用以说到军队预备抵抗仇敌。
直译,表现在(别人)上面的人。
严格的说,恩典是指三一神自己作生命的供应,在谦卑的信徒里面繁增。见一2注12,四10注2。
或,卑微的。与太十一29者同。
原文为被动式,指明神使我们谦卑,这主要的是借着逼迫的苦难(10)。然而,这需要我们与神的工作合作;我们必须甘愿在神大能的手下成为谦卑、卑微的。因此说“要谦卑。”“谦卑”是被动的,而“要”是主动的。当神行动,在我们身上工作时,我们需要采取主动,让祂在我们身上工作;采取主动是主动的,让祂工作是被动的。这就是我们甘愿服在神的手下,神的手是有大能为我们作成一切的。
服从神大能的手,甘愿成为卑微的,就是接受叫神得尊荣的作法,让祂有立场在祂的时候叫我们升高。甘愿让神使人降卑的手在祂的管教里叫我们卑微,乃是让神那使人升高的手在祂的得荣里叫我们升高的先决条件。
即一生全部的忧虑,整个人生及其一切忧虑。
或,担忧,挂虑。在逼迫中,信徒的苦难使他们担忧挂虑。他们不仅需要成为谦卑的,从狂傲、高傲被带到低微,更要将他们的一生及其忧虑卸给神,因为祂对他们不仅是大能、公义的,也是慈爱、信实的。
或,抛给神。即交托与神、让给神。这动词的时态指明一劳永逸的举动。
或,关心。管教并审判人的神对信徒,特别对受逼迫者有爱的关切,祂信实的顾念他们。他们能将忧虑卸给祂,特别是在受逼迫的时候。
谨守就是有清明、谨慎、自制的心思,使我们晓得神管教我们的目的,以及仇敌要毁坏我们的诡计,特别如本章所启示的。见四7注3。
儆醒犹如战争中的警备,如同在前线的士兵。这里特指儆醒抵挡仇敌所带给在逼迫中受苦信徒的忧虑。
直译(诉讼中的)敌对者。这里是指控告我们的撒但(启十二9~10,9注4)。
见太四1注2。
在饥饿中咆哮。
这指明魔鬼不断积极的搜寻猎物。
这里彼得警告在逼迫中受苦的信徒,他们若不肯谦卑,服在神大能的手下(6),将忧虑卸给神(7),他们就会被对头魔鬼,这吼叫的狮子所吞吃。这教训我们,狂傲和忧虑会使我们成为丰美的猎物,满足吼叫狮子的饥饿。无疑的,彼得在这方面无法忘记主说到魔鬼的愿望时,所给他的警告(路二二31)。
不是反抗,也不是苦斗,乃是在吼叫的魔鬼面前,在我们信的根基上站稳如磐石。
这里的信,实际是说你们的信,指信徒主观的信,就是相信神保护的能力和爱的关切。
直译,同样的苦难也发生在你们世上的众弟兄身上。
见二17注1。
按本章和前章的上下文看,这是指逼迫中的苦难。
但,指明对比,给受苦的信徒带来安慰和鼓励。你们和你们的众弟兄受到你们对头的威吓,就是魔鬼如同狮子的吼叫,不过是暂时的,但那全般恩典的神,就是超过你们一切的需要,有全备充裕生命供应的神,必成全你们,坚固你们,加强你们,给你们立定根基。
全般恩典是指在神的经纶里,按着在我们身上及里面神圣工作的许多步骤,供应给我们神圣生命多面全备供应的丰富。开头的一步是呼召我们,终结的一步是叫我们得荣耀,正如这里所说,召你们进入祂永远的荣耀。在这两步之间,是祂管教我们时爱的关切,以及祂在我们身上成全、坚固、加强并立基的工作。在这一切神圣的举动里,神圣生命全备的供应就作恩典在各样的经历中供应我们(见一2注12,四10注2)。遭逼迫的信徒暂受苦难之后,这样恩典的神必要成全他们,坚固他们,加强他们,给他们立定根基。
在基督耶稣里,指明那全般恩典的神经过成为肉体、为人生活、钉十字架、复活并升天的过程,成就完备且完满的救赎,使祂能将祂所救赎的人带进与祂自己生机的联结里。这样他们就能有分于三一神的丰富作他们的享受。神圣工作的一切步骤都是在基督里,祂是三一神的具体化身,成了包罗万有赐生命的灵,作我们全备的生命供应。在这基督里,借着祂包罗万有的救赎,并基于祂一切的成就,神就能成为全般恩典的神,召我们得享祂永远的荣耀,并在那作稳固根基的三一神(一2)里成全我们,坚固我们,加强我们,给我们立定根基,这样就使我们能达到祂荣耀的目标。堕落的罪人竟能被带进神永远的荣耀里,这是何等的神迹!祂在我们身上成全、坚固、加强、并立基的工作又是何其超绝!这都是借祂全般的恩典,也就是真实的恩典(12)所成就的。
进入,意即有分于,得享。
指明神在恩典工作里亲身的行动。
见林后十三9注2。
直译,使你们稳固、坚定。在路二二32,主曾用同样的辞嘱咐彼得。
与坚固的意义非常接近。
原文这辞源自“根基;”因此,是扎实的立定根基,与太七25,弗三17,来一10者同。恩典的四项神圣举动是有进展的。成全带来坚固,坚固带来加强,加强带来在全般恩典的神里立定根基。全般恩典的神,就是在祂的分赐里作稳固根基的三一神(一2)。
有些古卷无,荣耀。
彼得是亲眼看见的见证人(1),见证他所看见、所经历的。他见证在他的书信里所写,神恩典的记载都是真实的。
神真实的恩典指10节的全般恩典;使徒嘱咐信徒要进入这恩典,并在其中站住。本书主要的是写给受逼迫的信徒,叫他们看见在他们的苦难中神行政的目的。为使他们能经过这些苦难,神要把全般、繁增的恩典,诸般的恩典,和真实的恩典都供应他们(10,一2,四10)。这恩典足能使他们有分于基督的苦难,并为着基督的苦难(二21,三14~17,四12~16);也要在三一神里成全他们,坚固他们,加强他们,给他们立定根基,还要把他们带进祂永远的荣耀里(10)。
历代以来的教师,对这名称持两种不同的解释:一种认为是象征的,指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;另一种认为是字面的,指幼发拉底(伯拉)河畔的巴比伦大城。后者的理由比前者更合逻辑。第一,彼得似乎没有理由用象征的名称隐瞒他所在的城市。第二,他书信中所用的都是实在的地名(一1)。第三,在新约中,甚至到了保罗写末了一封书信,提摩太后书时(提后一17),也许是在彼得前书之后,一直都明确的提到罗马的名称(徒十九21,二八14,16,罗一7,15)。到了主后约九十年,约翰写启示录这本表号的书时,才用大巴比伦这象征的名称指罗马城(启十七5,十八2)。
原文及其指定冠词均为阴性,可能是指彼得的妻子,她随着彼得一同往来(林前九5),或是指主里一位特出的姊妹,她不仅与本书信的受信者一同蒙神拣选,也与彼得和所有其他的信徒同蒙拣选。有些人认为是指召会。
指那称呼马可的约翰(徒十二12,25),马可福音的作者。他是彼得属灵的儿子,当时与彼得在一起。后来由提摩太带到保罗那里(提后四11)。
平安是恩典的结果,来自对三一神的享受。这样享受神作正在繁增并已经繁增的恩典(一2),诸般的恩典(四10),全般的恩典(10),和真实的恩典(12),作在神行政之下基督徒生活内容的实际,结果产生与神与人都是平安的光景。
彼得强调信徒在基督里的这个事实(三16,五10)。我们得在基督里是出于神,也是借着我们的相信与受浸(林前一30,约三5,加三27,罗六3)。这就产生与三一神生机的联结(太二八19),并使我们与主成为一灵(林前六17)。